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
以下内容节选自『存在主义心理治疗』-欧文・D・亚隆
存在主义观点强调一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冲突: 既不是与被压抑的本能抗争之间的冲突,也不是与内化了的成人之间的冲突。而是,在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。而我所说的存在的“既定事实”,意指某些终极关怀、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。
怎样发现这些既定事实的性质?在某些意义上来说,这个任务并不困难。方法就是深度的个人反思。条件很简单:从充斥着我们每个人经验世界的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,给自己以独处、沉默、时间以及自由。如果我们能够清除或者“囊括”日常生活,如果我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“处境”,对于我们的存在、我们的界限、我们的潜力进行深刻的反思,如果我们深入到所有层面的最底层,我们必然会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,面对“深度结构”,我之后将称之为“终极关怀”。这些反思过程常常为某些紧急体验所催化。这些常被称作“边缘”或者“临界”状态,包括如下体验:面对自己的死亡、面临某些重大不可逆转的决定或者某些深具意义的图式在眼前坍缩。
本书涉及四个终极关怀:死亡、自由、孤独和无意义。个体与这些生命真相的正面交锋,构成了存在主义动力性冲突的内容。
死亡。最显而易见的、最容易理解的终极关怀就是死亡。我们现在存在,但是总有一天,这种存在会终止。死亡将如期而至,没有逃脱之路。这是一个恐怖的真相,能引发我们巨大的恐惧。用斯宾诺莎的话来说,“每一事物都在尽力维持自身的存在”;而存在的一个核心冲突就是,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。
自由。另一个相对来说不太容易理解的终极关怀是自由。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自由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积极概念。有史以来,人类不是一直都在渴望并为自由而奋斗吗?然而从终极层面来看,自由是与忧惧偶联在一起的。在存在的意义上,“自由”意味着外部结构的空白。与日常经验相反的是,人类并不是进入(和离开)一个拥有内在设计、高度结构化的宇宙。实际上,个体对他自己的世界、生活设计、选择以及行为负有全部责任–也就是说,个体是自己世界的创造者。“自由”在这种含义上,带有一种可怕的暗示:它意味着在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并不坚实–什么都没有,是空的,无底深渊。所以,存在主义一个关键的动力性冲突就是,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与结构的渴望之间的冲突。
存在性孤独。第三个种终极关怀是孤独–不是伴随着寂寞的人际性孤独,也不是个人内心的孤独(与自身的其他部分隔离),而是一种根本性孤独–既与生命隔绝,也与世界隔绝–隔绝在所有其他孤独之下。无论我们之间变得有多么亲密无间,仍然存在一个最终无法逾越的鸿沟;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一人进入这种存在,同时也注定要独自离开。一方面是我们对自身绝对孤独的意识,另一方面是对接触、保护的渴望,以及成为一个更大整体的一部分的愿望,存在性冲突就是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张力。
无意义。第四个终极关怀或存在的既定事实是无意义。如果我们注定得死,如果我们构建我们自己的世界,如果每一个人最终都是独自一人深处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世界之中,那么生命有什么意义?我们为什么要活着?我们应该怎样活着?如果并不存在为我们预先设计的蓝图,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。然而,一个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意义能否坚强到令其容忍生活?人类这种寻找意义的生物,却被投入到本身无意义的宇宙之中,于是,存在的动力性冲突便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滋生出来。
不止听一个人说过,哲学要浅尝辄止。好像的确是这样,,浅尝辄止,哲学帮我们构建更独立的思考方式,而这种思考方式让我们保持自我,不会流于众人。然而,哲学再往深处,便是深渊。这深渊便是虚无主义,像上面提到的『无意义』。无数个周末午休的后醒来,惊讶于周末的无所事事与时间的悄然流逝–周末午后的贤者模式。唯有读书、写代码、看电影或者其他的沉浸式活动让人暂时从虚无主义中回过头来,沾沾烟火气,我还活着,接地气的活着。
这四个终极关怀中,,死亡于我,并不可怕。只希望 骄傲的人应该死于一场意外,让一切都猝不及防。事实上,在某种程度,我甚至有些期待:死亡是多么难得的一次经历!难得到一生只能经历一次。上面也有提到『反思过程常常被某些紧急体验所催化』,死亡便是其中之一。我想,在哪个临界点,我们一定『会像放电影一样,人生过往历历在目』。那一刻,完美的人生应该说出一句话,,『这辈子,没遇到一个坏人』。
自由于我,,接触到哲学之后,便认识到完美的自由是相对的。所以,很能理解为什么要有文化审查,为什么要在互联网世界中修建长城,,诸如此类。当然,也有痛苦:我还有好多欲望,欲望让人变得不那么自由。
孤独于我,,已经试验性的独自生活了一年多。一天中,有16h+的时间,我是满意的。唯有独自下班到回家这期间会有些,,孤独。也不是不能忍受,毕竟只有那么一小段。我还可以通过哪些沉浸式的活动,让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,活在云端。偶尔,偶尔也会有那么一个念头:来块儿黑客帝国中的牛排也不错喔~(这块牛排真的太诱人了,满足了我对牛排的所有美好想象[彪眼泪])。
无意义,,呐,这个就可怕多了。深渊,我害怕的深渊。如果有一天我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(短期内应该预见不到这一天),那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。之所以,读这本书,也是因为不想放弃治疗。周末午后的贤者模式还是回来,希望能从这本书当中,找到一些答案。第十五页中有提到:
要处理生命中无情存在的事实,只有两种方法–对真相感到焦虑,或者否认–而两者都令人不快。塞万提斯借着不朽的堂吉诃德之口说出了这个问题:“你要做疯狂的智者,还是健全的蠢货?”
存在主义的治疗立场拒绝这种两难,托马斯・哈代说:“如果有变得更好的方法,就是彻底看一看最坏的情形。”这句话对我将要描述的治疗方法是个很好的写照。
– 有删改
至此,,好期待呢~